一、為何執行效率總是很低落?團隊合作≠一起工作!

每當接下專案、開始分派事項,你卻察覺同仁各自為政、各據一方,過程中不免經歷資源爭奪、職責推託的情形。最終成果交是交出來了,但仍有種「不協調感」在空氣中流竄,甚至想著「早知道就自己來」?

「團隊合作」不是口號、也不是勉強他人硬拼硬湊而成的積木,而是將每個成員的獨特優勢,能夠猶如一片片精準裁切的拼圖,完美嵌合在一起、共同勾勒出的完整圖像。一個高效的黃金團隊能讓 1 加 1 大於 2,激盪出超乎想像的創意火花,做到許多單獨 1 人無法達成的目標!

「少一點個人英雄主義,多一點團隊利益思維」的團結正向氛圍究竟該怎麼樣塑造?讓職享科技帶你從基本的團隊合作定義、重要性、面臨的挑戰逐步看起,一起來了解所謂「共創」的勝利方程式。

(一)團隊合作定義:「分頭進行+互相協調」的過程

「團隊合作」顧名思義是指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各自分頭負責不同任務同時又保持著密切聯繫確保整體進度順利前進的過程。這個概念不只是單純的大家一起上班、一起做事,而是強調「有規劃、有分工,也有同步溝通」,讓每個人在發揮專長之際,與他人彼此配合,以利取得預期的共同成果。

雖說團隊合作英文為 Teamwork,然而即便是一個「Team」在同一職場下「Work」依然不一定能做到團隊合作!如果少了「合作」這個關鍵要素,一群人頂多稱之為聚在一塊的「團體(Group)」。

團隊 vs 團體

團隊 團體
英文 Team Group
組成目的 有明確且共同的使命與目標,所有夥伴朝同一個方向努力。 可能因為同樣的興趣而齊聚,但成員們的目標不一定完全一致。
合作程度 高度合作,成員間相互依賴,協力完成某些事項。 多為個別行動、合作相對鬆散,彼此依賴程度低。
角色分工 每位成員有特定職責及角色定位。 成員間的功能容易重疊或模糊。
溝通模式 溝通頻繁且有系統,強調資訊透明和即時回饋。 交流零散且不算頻繁,資訊共享程度低。
成果評估 以整個團隊所創造的結果為重,著眼於協作成效和集體表現。 個人表現為主,成果依個別成就評定。

(二)團隊合作的重要之處在哪?

現在想像一下有位建築工人,工作是在空地上蓋一棟堅固好看的房子。他可以選擇一個人獨自完成扛磚頭、調水泥、砌牆、鋪屋頂等多個差事,不僅辛苦而且進度會非常緩慢,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只蓋出一間勉強能住的簡陋小屋。在這之中還會因為疲憊而失誤—牆砌歪了、屋頂漏水了、甚至搬重物時受傷,導致整個工程停擺。

但是如果今天選擇團隊合作,每個人各司其職:有人負責設計圖,有人負責採購建材,有人專注於打地基,有人擅長砌磚,還有人專門處理管線。分工合作再互相協調,當有人遇到困難時,其他人會伸出援手、迅速出面解決問題。除了更快完工,這棟房屋也會變得更穩固、更美觀、更符合需求,一同努力的綜效遠勝於個人能力的加總,這就是團隊合作的真諦。

(三)職場團隊合作的 2 個阻礙:來自「人+系統」的挑戰

以上是較為直觀、偏生活化,能夠切身感受到團隊合作優勢的比喻,就職場而言,我們觀察到不少組織一直誤以為自己競爭力不足,是因為找不到可用資源、招不到優秀人才,事實上真正的瓶頸在於成員們的「合作心態」尚未擺正,或是根本不存在團隊合作的意識、氣氛。

無論合作的挑戰是源於個人還是組織系統,我們可以大致歸納為溝通和資訊關係和責任 2 類面向來解析。

【溝通&資訊的阻礙】

  • 資訊不對稱: 當團隊成員握有的資訊量有明顯差異,就會產生誤解或重複勞動。好比說專案更新的消息只在少數人間布達,大部分的同仁接到指令有如「盲測」,搞不清楚現在到底發生什麼事。
  • 目標不一致: 每位成員對於最終目標通常會有個別角度的解讀,甚至默默轉而追求獨立的績效指標,這種模式很容易令團隊無法形成凝聚力,導致長時間的團隊內耗。
  • 沉默的文化:萬一團隊氛圍不夠開放,成員擔心、害怕提出異議會被批評或被認為是「找麻煩」,久而久之就會採取「沉默是金」策略,潛在的風險、創意性點子就此被埋沒。

【關係&責任的阻礙】

  • 責任歸屬模糊: 倘若專案失敗,初期責任卻沒有明確分工—「你以為是我的職責、我覺得是你的事情」,必定會產生彼此怪罪的現象,成員會開始傾向於「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沒有人願意出頭承擔責任。
  • 彼此信任度低: 夥伴之間如果缺乏基本的信任,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監督、確認細節,而非專注於任務的大方向,結果就是工作拖了又拖,且出來的成果也不一定是最好。
  • 缺乏同理心: 無法站在另一方的視角思考,不理解雙方面臨的工作壓力及挑戰,合作起來會逐漸變得生硬、還會經常發生爭吵,認為「對方怎麼總是做不好」。缺乏溫度和人情味的行動,將大大削弱成員們協同工作的想法,乃至於「越合作越不滿」。

要讓團隊發揮最大力量,成功的領導者除了確切的職務分配以外,更重要的是廣納多元主張、建立心理安全感、透明化責任分工、拉起共情和信任的連結、創造能產生共鳴的成就感、訂定清晰的溝通規範,這些「看不見」的條件才能奠定工作場合中的合作根本!

團隊合作力 SOS?諮詢「職享科技」即刻救援!

加入好友

二、從組織&個人層面談團隊合作的好處

很多員工欠缺合作的動機,很有可能是因為不明白「做好團隊合作對自己好在哪裡」,認定乖乖配合只有團體本身受益。

其實只要深入了解,會發現對組織而言,它可以激發潛能、加速創新,複雜的課題迎刃而解,文化績效成長方面都有進步;對個人來說,團隊合作則幫助你拓展視野、提升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協作中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鞏固專業成長性職涯發展性工作滿意度

團隊合作 2 大面向好處

(一)對「組織」的價值

【文化面=我們是誰】

聚焦在團隊的價值觀、歸屬感、安全感,著重氛圍層面,團隊能有一致的行動準則與凝聚力。

  • 強化企業文化與向心力:共同完成目標的歷程中,能潛移默化塑造出「我們是一體」的文化渲染,增進員工對於企業的認同感及忠誠度。
  • 加強客戶的服務滿意度:當團隊運作順利,服務和產品品質連帶變得更穩定,客戶體驗自然而然提升,有助於口碑和回購,業績數字更漂亮。
  • 大幅減少人員流動成本:感受到被支持與重視的情緒價值、彼此互信的工作氛圍會讓員工們更願意自主留下。出色的團隊合作能提升參與感,進而減少人員離職、新人上崗的循環,間接降低組織招募和培訓的額外支出。

相關課程推薦 ▶️ 從 QBQ 學當責 x 團隊共識營 x 打造當責團隊

【績效面=我們怎麼做】

強調把事做對、做快、做出成果,確保團隊的優良合作能反應在組織的營運表現上。

  • 降低營運的風險意外:藉由多方支援和數次 Double Check,發生錯誤及遺漏的風險將顯著減少,譬如財務、法務在合約簽署前聯合檢查,能及早找出潛在問題並即時修正。
  • 增加跨部門協作效率:當不同部門有效協作,資訊傳遞不再「被卡住」,決策速度自然加快。團隊合作能避免重工與誤會,讓專案從管理、規劃到執行更順暢、迅速落地,同步縮短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的時間。
  • 對齊目標助成果落地:合作最終的價值在於「齊心推動組織成果」。團隊需要能夠共同釐清目標和優先順序,把上面這些合作帶來的理論效益落實到具體成果,以防各自為政,藉此真正達到績效提升的目的。
  • 放大資源的分享利用:部門之間共享實用的經驗、好用的工具、產業的趨勢、多元的人脈,改善重工與浪費問題,企業投入的資源就能夠發揮最大效益。

相關課程推薦 ▶️ 團隊共識與溝通 x 跨部門溝通與協作 x OKR 策略共識營

【成長面=我們能變多好】

小組保有不斷學習、升級進化的能力,面對新挑戰與不確定性一樣處變不驚,不但關注現在,更是面向未來的適應性培養。

  • 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質:成功的團隊合作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工作效率提升!如果大家齊心協力、擺脫多頭馬車的困境,同時建立一套系統化的模式,產品開發、設計、工程、行銷齊頭並行加以控管,就能避免等待和空轉,優化整體進程。
  • 擅於創新和解決問題:團隊成員的背景各不相同,討論時可以透過個別觀點激發更多靈感提案,有利於企業在市場前景變化時更快找到應對方法,不被輕易淘汰。

相關課程推薦 ▶️ 職場效率 AI 全攻略 x 組織變革與創新 x 問題分析與解決

(二)對「個人」的好處

【專業成長性】

  • 精進更多跨領域知識:與其他專業的同事合作,能夠接觸到平時無法企及的新技能、新觀點,吸收其中精華再內化,為個人的職場競爭力再加分!
  • 杜絕「承諾的落空」:團隊合作會讓每個人的工作進度變「公開透明」,這種壓力好處在於可以驅使個人按時交付成果,避免因拖延、食言而損害職場信譽,養成說到做到的好習慣、塑造正面形象。
  • 訓練跨地域之合作力:團隊合作往往需要跨部門甚至跨國協作,勢必得學著用更快、狠、準的方式表達觀點與需求。長時間下來不僅溝通技能突飛猛進,也能強化在遠距或跨文化工作情境中的適應性。

相關課程推薦 ▶️ 跨部門溝通與協作

【職涯發展性】

  • 優化溝通和協調能力:在討論及來回交流之際,員工可以把握每次難得的時機,慢慢鍛鍊自己表達、傾聽、說服的技巧,可說是長期受用的軟實力之一。
  • 自律管理與拓展權威:合作時,每個夥伴都必須對自己的角色和任務負責,否則可能嚴重拖累其他戰友的時程安排。除了自我約束、管理的發展,還可以在完成貢獻後逐步擴張自己的影響力,當同事認可你的專業背景、執行成效,你在職場中的發言權也會隨之提升!
  • 建立人脈及信任基礎:保持良性互動、累積職場人脈資源,針對往後轉職、不同產業合作都有不小的助益,這些人脈網路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 促進職涯成長的機會:根據職享過往的培訓經驗,擁有良好團隊合作能力的員工,更有機會被主管視為具備領導潛力的有利人選,比起其餘候選者還容易拿下升遷和指導名額。

相關課程推薦 ▶️ 精準表達與溝通 x 當責執行力 x 人際溝通

【工作滿意度】

  • 塑造有益的工作氛圍:團隊合作的積極文化、恰到好處的分工機制能率先預防由個人承擔過多職責。有了夥伴支援,壓力分散和管理會更輕鬆,讓同仁們工作起來至少不會「心不甘情不願」影響整體士氣,還會樂意主動投入!
  • 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專案一旦因合作取得成功,身為團隊的一分子,員工能感受到自身努力被肯定、激發工作動力,想著下一次如何更好,工作不再鬱悶無聊。

相關課程推薦 ▶️ 企業文化價值建立 x 當責執行力

好的團隊合作,讓企業和個人都受益!

加入好友

三、優秀的團隊合作特質揭密 ▶ 從一盤散沙振作的 10 大關鍵祕方!

那麼做好團隊合作可以學到什麼?怎麼學?基於「利己主義」仍當道,趨向「利他主義」的團隊協作理論上需由主管階級「刻意為之」引導,後續交給成員們自行領悟來實現,而解決方法絕不會是漫無目的、毫無效率的開會馬拉松!

下面 10 個團隊合作出色的特點,從目標確認、角色界定、信任累積再到當責文化,現在你的團隊,缺少的是哪一點呢?

優秀的 10 大團隊合作特質揭密

🤝團隊合作條件 1.目標確立

沒有明確目標的團隊,就像少了地圖的旅人,一下就迷失在道路上。確實定義「短期+長期」的目標方向,幫助每位成員理解「為什麼而做」、「怎樣的做法對包含你我的多數人有利」,並在遇到分歧時重新回歸共同基準、反覆提醒夥伴們銘記,同時作為衡量進度和成果的依據,團隊運作正在往對的終點邁進!

執行方法制定具體 KPI、建立專案時間表、定期檢視進度

🤝團隊合作條件 2.角色界定

【合作者(Team Player)】

每個成員一定都有自己的拿手項目,某些人綜觀大局、某些人處理細節,織成一張全方位兼顧的網,不再出現任務重疊、資源浪費、責任推卸的狀況。當成員釐清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做事時除了更有想法以外,當責的心態亦會油然而生。

【領導者(Team Leader)】

在這之中,領導者不應下達命令後就完全撒手,而是視情況經由提問、提點介入,適時帶領團隊商量及嘗試,熟悉出面、放手的時間點,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關係,必要時甚至得做好隨時「救場」的準備,如此才能施展團隊優勢,令所有 Team Player 放心去闖。

執行方法:統整職責說明文件、專案啟動時明確分工、復盤角色是否需要調整

🤝團隊合作條件 3.信任累積

團隊合作精神建構在「彼此信賴」的基礎上,缺乏信任的分工時常參雜猜忌和防備,淪為「個人戰」局面;賦予信賴的合作,本分告一段落交付出去就毋須操心,節省大把的溝通和視察成本。

無論是下班聚餐、午休用餐、員工旅遊或者是買杯咖啡的閒暇,這些警戒心比較低的場景相對容易贏得人心,所以企業內部需要帶頭創造一些契機,信任感只要建立並深化,就算團隊處於高壓、劇變下依舊能保持安穩,效益保證比你想像的還深遠。

執行方法共識營、承諾履行、公開分享資訊、給予彼此的專業一點空間

🤝團隊合作條件 4.衝突緩和

相信沒有人喜歡衝突,偏偏衝突又是合作中無法避開的存在,既然已經發生,關鍵就在於如何轉換思路,把衝突指引到具建設性的討論,將這次的分歧轉化為進步的開端,而非本能地認為必定會破壞往後的和諧,或是單方持續逃避、忍讓直到爆發。

面對衝突時,更應換位思考、開誠布公、理性解讀來找出對「團體」有益的協商方案,「關關難過、關關過」,或許你會發現每次衝突化解之後,大家的感情反倒更上一層樓,因此跟著專家學會平息爭端、化解危機非常重要!

執行方法:設下調解原則、中立協調人干預、專注於問題本質而非情緒

🤝團隊合作條件 5.多元團隊

一個團隊裡,假如成員的背景、技能、領域過於相似,看待事物的視野有所侷限,便會陷入怎麼樣都找不出癥結點的窘境。這時多元領域的人才組合就成為一劑強心針!通過截然不同的思維、見解,從分析、細節、情感、宏觀等多重面向一一剖析,使策略更全面、創意更多元,最終找到應對難關的最佳對策。

不過我們還是會建議以小組的形式保留幾位經歷接近的夥伴,方便帶動組內的軟性默契,而非加重單槍匹馬、孤立無援的情勢。

執行方法:尋求外援、跨部門組隊、鼓勵不同觀點發聲、招募多種專業來歷的成員

🤝團隊合作條件 6.相互支援

團隊的另一個核心價值即為「互補、支持」,萬一有人遭遇困難、卡關、不在位子上,其他人能從旁伸出援手,降低事情耽擱的可能性和當事人的挫折感,比方說協助處理突發狀況、補位臨時請假的同事。而且這種支援不僅限於表面專業技巧的幫忙,更包括內在情緒的鼓勵及關懷!

執行方法:建立臨時支援小組、使用共享工作平台、關心彼此工作進度和狀態

🤝團隊合作條件 7.溝通順暢

再好的方針,如果資訊不透明或消息延遲接收,都會讓團隊夥伴不小心誤判情勢、錯失實施良機。有效的溝通雙向有來有往的,不單自己要說明清楚,還得確保對方理解,配合全心全意的傾聽,別急著為了否定而否定,才是真的「說了有通」。

除了溝通時的心態調整,推薦適時採用 Slack、Trello、Asana 等專案管理工具優化交流的程序,資訊即時更新再也不嫌麻煩。

執行方法:舉辦每日站立會議(Stand-up Meeting)、使用固定溝通管道、會議後發送摘要紀錄、做好「確認回覆」的回報

🤝團隊合作條件 8.彈性應變

工作中變數難免,彈性應變能力高的團隊不會故步自封,反倒擁抱改變,在計劃受阻時快速整頓策略、考量有無採取「敏捷式工作法」因應的必要,驅動團隊持續前進。這類彈性應變的能力多半建立在相互信任資訊透明的條件上,所以前面提及的特質務必得好好積累!

執行方法:事先制定 Plan B、定時檢討和評估風險、授予成員一定範圍的決策權

🤝團隊合作條件 9.當責文化

優秀的團隊不只是把事情「做完就好,後面就沒我的事」,而是每個夥伴「不管成果好壞,都願意為結果負責」。

所謂「當責文化」指的是不推託、不找藉口,遇到問題時勇於承擔並主動尋求解決方案。軟性的文化氛圍可說是專案穩定運行的基石,不容易因為責任不清而產生爭執,同時培養團隊內部的信任和尊重,進一步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及凝聚力,重要程度不亞於一條條的規範制定。

執行方法從 QBQ 提問出發、以團隊績效作為共同目標,減少推卸責任的空間

🤝團隊合作條件 10.獎勵反饋

立即性的肯定和獎勵是最直接令成員體會到「努力被看見」的佐證,不僅稱讚、頒獎當下有用,長期下來還能強化未來的正向行為;至於沒有缺點相關的建言一樣是 NG 作法,反覆推崇錯的模式只會「一錯再錯」,想要有所成長,不間斷試錯、觀察、記錄、改善的循環必不可少,把想法都壓在心底將成為團隊合作最大的絆腳石!

執行方法:公開表揚貢獻者、確立團隊達標獎勵、詳細描述具體的改進建議

為幫助大家分類更好記憶,我們將以上 10 個特質整理為下列表格,請留意這些條件是一種「進化式模型」,而非硬梆梆的「待辦清單」喔!

定義

特質

團隊共識

確保團隊走在同一條路上,每個人都有清楚的分工與一樣的目標。
  • 目標確立
  • 角色界定

彼此信任

人際層面,包含情感、安全感、合作氛圍。
  • 信任累積
  • 衝突緩和

高效協作

日常工作事項執行的效率和靈活度。
  • 多元團隊
  • 相互支援
  • 溝通順暢
  • 彈性應變

正向循環

藉由文化、制度使團隊保持動能。
  • 當責文化
  • 獎勵反饋

四、團隊協作不會自然發生!【職享科技】為企業打磨夥伴合作力 ⚒️

招募人才廣告總寫著希望求職者有「團隊合作」的能力;上司帶領下屬推進專案,一樣期盼大家能夠自動自發「團結一心」,然而人類天性、職場現況總是事與願違—千萬別期待高效的團隊合作能夠信手拈來!刻意設計和悉心磨練才是團隊協作出色的本質。

職享科技」所構思之一系列團隊合作課程,正是為了幫助企業打磨「夥伴協作力」而誕生。課程中不只停留在理論,而是透過互動式演練、真實案例拆解,以及針對跨部門需求、遠距離執行的多樣化情境模擬,員工從有趣的議題中學會有效溝通、資源共享、衝突解決、當責精神,團隊由職能到情感建立深刻連結。重點主題帶你搶先看:

OKR 策略擬定共識營

  • 形塑成長型心態與當責意識,釐清自我價值觀
  • 理解目標訂定的關鍵策略,學習 OKR 核心概念及架構
  • 促進團隊對齊和共識形成,強化部門間溝通往來、資源整合、責任分工

打造當責團隊

  • 掌握建立信賴、良性衝突、勇於承諾、承擔責任、重視成果等 5 項指標,將其應用於團隊運作中
  • 比較成長型、固定型心態,明白如何轉變思維,同步檢視自我價值觀與行為
  • 學習如何利用「選擇」的強大力量,把過去經歷轉化為具意義的經驗,激發工作動力

跨部門溝通與協作

  • 提升溝通能力、降低認知差異
  • 增進員工間的同理心和尊重,拉近部門間、員工間的關係
  • 培養高效溝通技巧與善用工具輔助,加速彼此交流效率

主管們仍在尋找一套實際可落地的團隊合作培訓方案嗎?馬上點擊下方找職享科技,團隊從「一群人」進化為「一支隊伍」,每次挑戰中所有人都往同個方向前進,成功便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小水滴一樣能匯聚成海洋!你需要專家指導「團隊合作」💪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