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新經濟,台灣是否能夠跨足碳交易市場?
(圖:左至右職享科技服務創辦人呂一申、中興大化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寬鋸。圖職享科技提供)
(圖:左至右八達創新科技董事長姚立和、職享科技服務創辦人呂一申。圖職享科技提供)
(圖:左至右中興大理學院院長施因澤、旭揚創投董事長邰中和、職享科技服務創辦人呂一申。圖職享科技提供)
很榮幸職享日前受邀至國立中興大學參與「減碳新經濟-自願碳計算國際認證實驗室」MOU簽署記者會,讓我們一起見證台灣在減碳與循環經濟中的發展成長!
中興大副校長詹富智表示:「政府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如何計算碳足跡、取得碳權是很重要的機制,將來會在中興大設立國際認證的實驗室,從人才培育、協助產業等面向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希望未來不論是企業、個人都能在減碳上盡一份心力。
—科普時間—
全球氣候危機在即,目前已有超過138個國家宣布推動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Net Zero)」這也是我們台灣的目標!
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利用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消,企業或組織即使有排放,也可透過相關技術使溫室氣體淨排放為零。(其定義泛指所有溫室氣體)
也因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將於2026年全面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於2023年開始,五大高碳排產業將受到衝擊,其中包含水泥、肥 料、鋼鐵、鋁、進口電力等產品。因此,除了歐盟以外,各國也開始制定碳排與碳交易相關計畫和法案。
無論是循環經濟的發展或是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除了企業、政府,我們每個人也都該有更清楚的減碳與環保觀念,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以豆奶、燕麥奶代替牛奶,讓我們一起降低碳排、保護地球愛護家園。